乘车路线 | 网站地图 | 联系我们 | 手机网站您好,欢迎进入万思长江高复学校!

预约报名

姓名 : 手机 :
当前位置:首页 > 新闻中心 > 高考快讯

高考快讯

高考成绩即将公布!估分和实际分数原来可能差这么多!

来源:万思高复

发布时间:2022-06-23

浏览次数:

一转眼,高考已经过去十来天了,近期,各省市的高考评卷工作也进入了尾声,绝大部分地区也公布了(预计)高考放榜时间,还有今年的各批次录取日程。


高考生们,你们估分了吗?你们做好志愿填报的准备了吗?

 

留言区评论【你的分数预估】,一起加油!

 

   造成估分过高或过低的因素有哪些? 

 

根据以往的情况,高考分数比估计分数普遍要高一些,这是为什么呢?如果估分高了或者低了,对于志愿填报有哪些影响呢?

 

1.为什么会低估了自己的成绩?

 

这类考生一般而言属于谨小慎微型,在估分时很认真,很投入,特别对于语文的作文分,政史地等科目的问答之类的题,对照标准答案,感觉自己回答得不够规范,或者感觉与标准答案没能高度吻合,于是,下意识地会给自己的题打低分,按照学生心理一般在估分时都会把自己往低了想。

 

例如语文作文就特别明显,考生一般对自己的作文估计出一个很保守的分数,不可能有考生会把自己的作文估分为满分,但是,按照高考作文的改卷标准,满分作文是可能的。对于语文成绩很好的考生来说,仅作文一项就抬高了考生的分数。

 

实际上,阅卷老师在阅卷时,是几个人共同完成的,几个老师一起会对标准答案进行分析,然后再对照考生的试卷,制定统一的给分标准。老师们严格按照给分有理,扣分有据给考生打分,有些步骤分比考生们想的要多一些。尤其这类科目在改卷的时候,好多题的答案会提示:意思对即可!考生在组织答案时,不可能像偏理科的科目那样一就是一,二就是二。这样的话,老师给出的分数,可能就比考生估计的分数高。

 

于是,同学们就开始想了:看来,我成绩还有上升的空间,还可能离目标院校更近些,或者进目标院校绰绰有余!愿望是好的,不过,也不能一概而论。并非所有的考生所估分数都比高考低,相反,还有一部分学生会“高估”了自己的成绩。

 

2.哪些考生容易高估自己呢?

 

成绩中等,平时不太严谨的考生。对照标准答案,粗略估计,糊里糊涂给自己估个分。估分的过程中,只重视结果,不重视过程。特别是理科,阅卷老师在改卷时,是严格按照答题步骤给分的。答题步骤不规范,表述不严密,即使结果正确,也是要扣分的。还有一部分考生,考试时全力以赴,考完之后,对当时自己是如何答题的,实在是记不太清楚,于是约摸给自己一个分数。有的高了,有的低了。

 

因此,高考估分与实际分数相差一二十分,属于正常现象。考生不必因为估分低而闷闷不乐,忧愁叹息;也不必因为估分成绩好,而沾沾自喜。

 

在等待成绩公布的时间里,不少考生和家长依旧有不适应感:比如担心考试成绩、不知道如何安排休闲时光、填报志愿意向有冲突等。那么,考生和家长该如何做好心理调适呢?有心理专家针对考生及家长关心的十个问题进行了解答;另外,人民日报权威解读了“如何进行志愿填报”这一问题,

 

  考生篇  

 

问题一:等待放榜时茶饭不思咋整?

 

解答:这是对高考成绩的预期和当前成绩尚不确定之间的相互作用导致的,伴有消极的认知预期是十分正常的。但如果因为焦虑的情绪引起一些过度反应,比如很难集中注意力去做一些事、出现失眠或茶饭不思、反复查询公布成绩的网站等,就需要主动做一些情绪调适,告诉自己“我的焦虑对高考成绩并不会有什么影响”,同时通过深呼吸等生理调节、多参加兴趣爱好活动、多和同伴师长聊天交流等方式来舒缓过度紧张焦虑的情绪。

 

问题二:万一真的“考砸了”怎么办?

 

解答:高考成绩没有达到预期,一定会让我们感到巨大的失落和不愉快。遇到这样的情况,考生们首先需要合理宣泄一下自己的情绪。与此同时,不妨慢慢尝试接受既定的事实,从更长远的视角来看待自己的人生,给自己一些积极的心理暗示,坚信暂时的挫折和失利对我们而言都是宝贵的财富,只要我们坚定梦想,无论去到怎样的高校、无论是升学还是复读,都可以通过努力在未来重新获得成功。

 

问题三:填志愿时和父母发生矛盾怎么办?

 

解答:把填报志愿当做全家的一项重大决策,通过家庭会议等形式,围绕各自对志愿填报的想法、各种填报策略的利弊等进行交流。考生们可以用更多“换位思考”,了解父母对自己未来发展的期待和期望;家长们也要更多运用同理心,去感知孩子内心的向往和需求。大家可以一起利用网络了解高校及专业的情况,也可以通过参考教育考试院提供的志愿填报提示、一起收看高考志愿填报大直播等,广泛收集信息、深入交换意见。也可以直接购买高考直通车团队推出的“志愿卡”,进行志愿填报咨询。

 

问题四:缓解焦虑、调节情绪有什么方法?

 

解答:除了呼吸放松法、正念练习法、想象放松法外,也有直接表达法。如果有紧张情绪,可以通过各种表达方式把它外化出来,比如写下来、画出来;也可以找你信任的人,如好朋友、父母、老师进行倾诉。说出来后,不一定要得到具体的建议。很多时候,说出来这一刻,焦虑情绪就得到了缓解。

 

问题五:考后放肆玩闹、通宵游戏,合适吗?

 

解答:适度调整放松,吃喝、玩闹一下没有问题。但过度放松,不仅可能引起生理不适,也可能因“考试紧绷、考后放纵”这样巨大的落差会让人陷入迷茫的心智状态,反而不利于马上要进行的填报志愿和高校入学。可以自己订立生活、学习计划,起到一定的约束作用。

 

  家长篇  

 

问题一:预估成绩不好,考生焦虑怎么办?

 

解答:当考生预估考试发挥不理想但尚未发榜时,这段等待是最煎熬的。对此,家长应该充分理解,而不是因为成绩可能不理想就批评孩子——“都怪你平时不努力!”“现在难过晚了!”可以跟孩子分享自己当年高考以及人生重要关头或艰难时期的经历,让孩子了解到来日方长,无论高低起伏都是一种状态,应以更长远的眼光来看待可能的挫折。

 

问题二:考后不说话、处于封闭状态,怎么办?

 

解答:假如过去亲子间沟通是顺畅的,考生突然陷入封闭,很可能是因为其对考试的自我判断是负面的,不敢面对。此时,可以先给孩子一段自我消化的时间。同时,要加强感知、观察、分析,然后加以回应。家长不要逼孩子,这样容易形成“硬碰硬”的状态。可以通过陪伴来让考生放松下来,陪他们一起旅游、运动,甚至一起做家务等。

 

问题三:如何为志愿填报做准备?

 

解答:首先以尊重孩子的真实意愿、兴趣为先。可以一起来分析考生在专业、职业领域的优劣势,有商有量。完整收集各类专业填报相关资料也很重要。尤需注意,这个环节家长最好不要代劳,让考生自己来完成。填报志愿事关他的人生未来,考生应更有责任意识和担当。

 

问题四:你说过这样的话吗?

 

解答:“爸爸妈妈都是名校毕业的,所以你也不能差。”“同样学习,怎么人家隔壁小王那么优秀?”“那个孩子只考进某某大学,太可悲了!”“当初就不该生你!”作为家长,这样的话你说过吗?不善于沟通的家长应学习一些沟通表达技巧及倾听技巧,要学会讲解心语,温和理性地进行沟通;善于沟通的家长会设身处地,看见孩子的不容易。

 

问题五:这段特殊时期,如何给考生更好关爱?

 

解答:不要从考前“什么都管”的极端,走向考后“什么都不管”的另一个极端。保持一定强度的沟通非常重要。除日常生活、心理方面的关爱以外,可以和孩子一起学习、探讨关于社会、行业等的一些发展趋向。比如,共读一本书,读完一起交流,这也是一种引导。让考生不再停留于当下,开始自我学习、展望未来。

上一篇:人民日报权威解读!了解大学专业,看这一篇就够了!(务必收藏)!

下一篇:2022年安徽省普通高校专升本公共课考试准考证即日起开始打印